关陇起义的领导者
莫折大提(?—524年),秦州(今天水市)人,羌族,北魏末年农民起义领袖。莫折念生(?—527年),莫折大提第四子,在父亲病故后,莫折念生继任起义军首领,建立大秦,年号“天建”。莫折天生(?—527年),莫折念生之弟,他跟随父亲、兄长转战,起义失败后被杀。
据《北史•萧宝夤传》,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,秦州士兵薛珍、刘庆、杜粲等响应沃野镇起义,于秦州城内起兵,杀秦州刺史李彦,共推素有威望的莫折大提为首领,称秦王。由此推理,莫折大提应该是慷慨尚义、为大众所认可的人,这应该与其家族有关。莫折为羌姓,莫折氏世居渭州襄城(今陇西县),“为关西羌中豪族”(姚薇元《北朝胡姓考》)。莫折大提起义后,南秦州士兵孙掩、张长命、韩祖香也起兵,杀刺史崔游,以响应大提。这说明,起义的烽火已经迅速传遍秦州。于是,莫折大提派人攻克高平(今固原市),杀镇将赫连略、行台高元荣。
就在起义迅猛发展之时,莫折大提病故,无奈之下,其子莫折念生继续领导起义。莫折念生自称天子,建立政权。他以子阿胡为太子,兄阿倪为西河王,弟天生为高阳王、伯珍为东郡王、安保为平安王,杜粲为常山王,初步建立了官制。然后莫折念生率军出陇东,攻克汧城(今陕西陇县)、岐州(今凤翔南),与雍州刺史元志大战于陇口,大获全胜,占领雍州(今西安市北)。他还派军攻占凉州(今武威市),整体上占领了大半个甘肃。
展开剩余64%关陇起义引发了北魏朝廷的恐慌,他们以萧宝夤为西道行台、大都督,率大军征讨。萧宝夤采用离间之法,挑唆秦州(莫折念生)与高平(胡琛)之间的矛盾,导致莫折念生与胡琛开战,念生无奈之下假意投降了萧宝夤。回头念生又继续反魏,并于孝昌三年(527年),在泾阳大败魏军主帅萧宝夤,进而攻克潼关,控制了渭河下游关中一带的广大地区。这是这次民族起义军的高潮。
农民起义军的致命弱点,就是相互之间信任度、忠诚度不够,很容易形成自相残杀的悲剧。关陇起义也不例外。在魏军的挑唆下,起义军常山王杜粲发动政变,袭杀莫折念生并其全家。这是起义军的重大挫折。杜粲自称天子,却实力不够,不久即投降北魏,被杀。至此,为期四年、势达关中、关西的关陇大起义转入消沉,残众由高平人万俟丑奴继续统领。
万俟丑奴也曾一度崛起,并取得摧败萧宝夤、迫使萧宝夤投降的显著战绩。要知道,萧宝夤是当时颇具声名的大将;能迫使萧宝夤投降,说明万俟丑奴此时实力强劲。不过,当贺拔岳率领武川的百战之卒来到高平时,万俟丑奴还是不堪一击,迅速溃败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莫折家族、万俟丑奴等相继在高平起义时,家居高平的李贤、李远、李穆三兄弟正处于苦闷的成长期和落魄期。刚刚二十出头的李贤招募乡兵,讨伐起义,虽然无功,但对于三兄弟的成长,也是重要的锻炼。等到后来起义被平定之后,李贤就被宇文泰任命为原州刺史了。
最后,再附带一位与莫折大提近似的人物:陈安。陈安(?—323年),陇城(今张家川)人,十六国时期陇上起义的领袖,早莫折大提两百年,不过他们的出身和起兵原因都很相似,都是秦州军人(陈安为秦州都尉),都因不满统治,揭竿而起。陈安自称大都督、大将军、凉王,拥众十余万,一度占领陇西、通渭、武山、张家川等地,最后在刘曜联军的攻击之下,失败被杀。百姓怀念陈安,为之作《陇上歌》,歌曰:
陇上壮士有陈安,躯干虽小腹中宽,爱养将士同心肝。
䯅骢父马铁镂鞍,七尺大刀奋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盘。
十荡十决无当前,百骑俱出如云浮,追者千万骑悠悠。
战始三交失蛇矛,十骑俱荡九骑留,弃我䯅骢窜岩幽。
天大降雨追者休,为我外援而悬头,西流之水东流河。
一去不还奈子何,阿呼呜呼奈子何,呜呼阿呼奈子何。
(执笔:清辉 编辑:王丽娜)
来源:黄河清风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10倍杠杆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