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2日,第八期“陆海讲读堂”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开讲。文化学者、诗人、作家余世存以“节气时间的智慧和现代意义”为主题,系统阐释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价值与文化内涵,揭示传统时间体系对当代生活的指导意义。
余世存对比中西历法指出,西方历法曾因测算误差出现“时间丢失”(如1582年直接跳过10天),而中国节气体系通过“立竿见影”的科学观测法,精准测定太阳回归年,形成“四季八节、二十四节气、七十二候”的严密时间建模系统,堪称古人观测自然的科学结晶。
活动现场(主办方供图)
他将节气比作人生指南,每个节气对应独特的人格培养主题:立春涵养“仁爱之心”,雨水启示“有备无患”,惊蛰倡导“时间管理”,春分鼓励“广结善缘”。此外,节气还关联着丰富的感官体验:2月“看”物候、3月“听”春声、4月“闻”香火、5月“尝”时鲜、6月“触”自然,构建起完整的生命感知体系。
展开剩余42%在深挖成语文化渊源时,余世存解读:“见微知著”原指观察15天物候变化,“否极泰来”暗合冬至到立春的阴阳转化,“青黄不接”源自清明农耕社会的粮食短缺现象,揭示传统智慧在语言中的深层沉淀。
针对现代人“周五焦虑、周一倦怠”的时间异化问题,他提出节气时间的治愈价值:小满教人“学会等待”,芒种提醒“抢抓机遇”,夏至“一阴生”启示能量转向需自强不息,社日、清明等传统节日通过仪式感重构人与自然、历史的连接。
互动环节中,余世存为面临时间管理焦虑的小学生支招:结合其“惊蛰”出生节气,建议以“日课”培养习惯,通过每日读诗等微小目标积累成长。
“陆海讲读堂”由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、重庆新华出版集团联合策划主办,每月举办一次,旨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搭建文化桥梁,促进全民阅读,助力书香重庆建设,此前多期讲座已收获广泛反响。(孙卓然)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10倍杠杆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