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茵场刚刚被打理过,阳光顺着山坡泼进来,照到看台也照到球门,彩旗迎风,三万双脚踩着草皮,躁动,满眼是人山人海,阜平这座太行山深处的小县城变了模样。圆形主体育场外,火炬一手一手传过来,钱红站在人群中央,衣服还淌着细汗,身边是来自贵州的侗族姑娘和小伙、也有本地的孩子,主火炬一亮,整个场地就跟炸开了锅。贾强嗓子喊哑,站在看台上眼眶湿润。他二十多岁,在外读过大学,在网上不是没看过贵州村超,自己家门口能有这种阵仗,感觉还是像做梦。
绿草地连续几十米的宽阔,要不是抓紧来得早,估计轮不上这个角落坐着。彩虹拱门下,锣鼓队把唢呐吹得直窜云霄,本地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穿着干净的白衬衣、并排站开,声音细腻清亮,远处带来的侗族姑娘则铺开了布依族大歌,唱“我和我的祖国”时,不少人起了鸡皮疙瘩,几个老党员偷偷擦眼泪。原本以为来就是看球,没想到是看一场连红色故事都穿插在里的“混搭秀”。
30支草根球队,每队二十来人,最远从沧州开了四个小时的车过来,刘阳揣着球鞋站在看台楼梯口,跟队友边吃灌汤包边等入场,“河北这回也有村超,感觉人生圆满”,越聊越兴奋。开幕式表演过后,一口气就是四场小组赛,土生土长的球员随地起脚,整个上半场拼得一塌糊涂,胆子大的不停往前顶,场边观众跟着气氛起伏,只要谁带球推进一个身位,欢呼声瞬间炸锅。有人喊着“阜平必胜”,也有人欢呼对方门将一个精彩扑救,这么多观众,气氛根本不输职业联赛。
开场十五分钟,第一粒进球,从右路起脚,大禁区前一脚斜塞,皮球穿过三个后卫,一个小伙推射,球进了。握拳庆祝的时候,队友直接甩水瓶冲上来,满场追跑。有人站在护栏外高喊“拼”,还有老人拍着草帽点头,队员的汗浸进背心,场边的鼓声和加油声连成一片。
这种氛围,不只是为了输赢。看台边三五成群的老人小孩,农民、商贩、附近的公司白领,都往这里赶,不少人特意换了新衣服,一眼看去本地的大盆肘子摊位和贵州的卷粉摊,一个个排了长队。百川居的驴肉火烧摊前,两小时200多个火烧卖光,负责人罗晓敏顾不上擦汗,手上油渍沾着,脸上的笑收不住,后边摊主干脆都快排成一字长龙。本地农特产品专区,小姑娘马尾扎得利索,音响里在推阜平苹果和高山菌菇,“给家带点康养美味”,有人停下看,聊两句,食用菌样品都快送完。
三万观众涌进小山城,酒店上座率直接爆满,据统计,比赛当天酒店几乎订满,市区往体育中心的公交特意加密,免费接送,队服、加油棒、食品套餐、游玩折扣券、农产品礼盒扎堆卖出,这流量比往年有什么不一样?据官方数据,今年整个保定上半年各种级别的体育赛事有六百八十二场,现场观众两百多万,光京津地区买票来看的就有40%,体育加旅游拉动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。阜平赶上“村超”这拨热潮,不光是真热闹,是真的带来钱。
旅游专线、免费打折游景区,本地旅行社手机推送不停。村口的民宿老板娘去年还只是做周末生意,今年干脆请一个外地厨师常驻,就为球赛期间能多抢些客人。这阵子山里最火热的不是樱桃采摘,是村超夜市,除了美食,文创摊、非遗摊、文玩摊轮番开张。晚上八点多,主体育场周边还是一片灯火,外地游客直呼“像赶集又像过节”。“看村超 游保定”,一年没“新意”的景区,村超一到人气立马翻倍。
球场上有人翻滚倒地,也有人平地滑铲起身,乡土味十足的比分牌上,有队员还在用彩笔涂鸦,现场不断有人拍手叫好,遇到主裁判疑点球没判,场边也会有嘘声冒出来,某轮比赛后,队员直接红了眼圈,输球一边哭一边咬牙说“练了一年,就是为今天”,上次这种大场面还得数高中省运会。采访区过来本地媒体,球员直说“和村里兄弟联手踢球,谁赢都值,没人怕输。”
主舞台边,舞龙舞狮一段大秀,两米高的猫玩偶齐刷刷登场,村里年轻人组队cos本地英雄,还有游客拉着彩旗互相拍照,老人笑眯眯跟小孩合影,一个嗓门大的大爷拉着外孙跳起秧歌。这种非遗和足球串联起来,刚好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点,年轻人爱踢球、老人爱看热闹、孩子爱玩玩偶,正好衔着一根“红线”串到一起。非遗和球赛搭台,直接带动本地几家文创工坊订单翻倍,有人顺带把剧团请来演小戏,连带村头的老木匠也开始雕龙头计件卖。
阜平县农业部门的人一直在赛场外观察,“希望食用菌还有百川驴肉,可以借村超游戏吸引全国市场”。事实证明效果立竿见影,农产品摊位边围满了拍照、试吃的人。家乡的水果干、小杂粮、菌菇制品被外地游客现场下单,有的商贩当天收款已破新高。体文旅商农多业态“融为一体”,本地人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无形中翻了几番,眼前看到的不只是繁华,更像是一场村庄的“复兴仪式”。
村超不只是带来激情,更让太行山区青年的梦想被点燃。采访中,不少孩子问何时能像场上哥哥一样上场踢球,家长也主动报名新一轮青训营,“让孩子强壮起来,见见世面”。带队老师说,阜平的孩子,越来越多迷上了足球训练,高山操场上球门架、草皮加密,连小学体育课程也开始自带足球特色,体育不再是城里的专属游戏。
天黑后,球场四周的卖货和唱歌还没结束,体育场的一角,小学生踢着塑料球乱窜,有本地志愿者在清点垃圾,现场音响还在放红色老歌,火炬台的余热未消。对于阜平人来说,这场赛事像是一次属于他们的“成人礼”,从红色基因延续到如今足球热情,每个观众、球员、摊主都被拉进了时代旋涡。有人说,这种全民参与的足球热,正是中国乡村能量的又一轮爆发。
三万人的球场一夜之间点燃,消费、旅游、文化、教育都在借势腾飞,这里曾经山陡路远,人口外流,无数年轻人离家奔波,谁能想到今天会以足球作引、产业助推,迎来另一种家乡“归来”。这种模式,会不会继续成为下一个乡村振兴样本?您怎么看?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
炒股10倍杠杆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