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文化常识1. “书” 与古代书信文体书:即书信,古代常用文体,用于个人之间交流思想、表达观点,多直抒胸臆,兼具文学性与实用性。本文特点:王安石的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是一篇驳论文,针对司马光的批评逐一反驳,体现古代士大夫 “以理服人” 的论辩传统。2. 官职与称谓司马谏议:指司马光,字君实,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。“谏议” 是其官职 “谏议大夫” 的简称,掌规谏朝政缺失。君实:司马光的字。古代平辈间称字以示尊重,自称称名(如王安石自称 “某”“安石”)。有司:指主管部门的官吏,如文中 “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;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” 中的 “有司” 代指具体办事官员。3. 年号与历史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 年),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。“熙宁” 是宋神宗年号,变法因触动保守派利益,引发激烈争议。变法关键词:青苗法、募役法、农田水利法等,文中 “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” 即指变法措施的制定与推行。二、重点实词1. 蒙承蒙(表谦敬)。例:“蒙君实视遇厚”(承蒙您看待我很优厚)。联想:“蒙教” 即承蒙您赐教,古代书信开头常用谦辞。2. 修修订,修改。例:“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”(讨论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订)。引申:修养、修建。如 “修心”“修屋”。3. 固本来。例:“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”(那本来就预料到会这样)。顽固。例:“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”(《愚公移山》)。4. 恤忧虑,顾念。例:“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”(士大夫多数把不忧虑国事当作常态)。体恤。如 “恤民”(体恤百姓)。5. 举推行,施行。例:“举先王之政”(推行古代圣王的政治)。举起、选拔。如 “举杠铃”“举贤任能”。6. 辟(bì)批驳,排除。例:“辟邪说,难壬人”(批驳错误言论,排斥巧言谄媚的人)。通 “避”,躲避。如 “辟邪”(躲避灾祸)。三、古今异义1. 反复古义:指书信往来。例:“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;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覆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” 中 “反覆” 指多次往返沟通。今义:重复做某事,或指意见、情况等来回改变。2. 卤莽(鲁莽)古义:粗疏草率。例:“于反覆不宜卤莽”(在书信往来中不应粗疏草率)。今义:言行冒失、不谨慎。3. 胥怨古义:相怨,指百姓共同抱怨。例:“盘庚之迁,胥怨者民也”(盘庚迁都时,百姓都抱怨)。今义:“胥” 义消失,“怨” 单用为 “抱怨”。4. 事古义:特指国家大事。例:“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”(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都不做)。今义:泛指事情。四、一词多义1. 见表被动,被。例:“终必不蒙见察”(最终必定不被您理解)。见面,拜见。例:“项伯即入见沛公”(《鸿门宴》)。加在动词前,指动作涉及自己。例:“冀君实或见恕也”(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)。2. 易改变。例:“岂他人之所能易哉”(难道是别人所能改变的吗)。容易。例:“高祖为亭长,素易诸吏”(《史记》,轻视)。交换。例:“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”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。3. 度(dù)计划,主张。例:“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”(盘庚不因为有人抱怨就改变他的计划)。衡量(duó)。例:“度义而后动”(考虑适宜就行动)。制度,法度。例:“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”(讨论法令制度)。4. 固本来。例:“固前知其如此也”(本来就知道会这样)。顽固。例:“汝心之固”(《愚公移山》)。巩固。例:“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”(《孟子》)。五、特殊句式1. 判断句标志:直接判断,无明显标志词。例:“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”(是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)。解析:用 “…… 也” 表判断,解释原因。2. 状语后置句原句:“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”→ 正常语序:“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”→ 翻译:讨论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订它。原句:“受命于人主”→ 正常语序:“于人主受命”→ 翻译: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。3. 被动句标志:“见” 表被动。例:“终必不蒙见察”(最终必定不被您理解)。解析:“见察” 即 “被您理解”,“见” 后接动作的执行者。4. 省略句原句:“具道所以”→ 补充:“具道(其)所以”(详细说明其中的原因)。解析:省略宾语 “其”,指变法的缘由。六、翻译训练1. 原文: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
译文:虽然想勉强解释几句,但终究必定不被您理解,所以只是简略地回信,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。解析:“强聒”(勉强唠叨)体现委婉语气,“见察” 表被动,需译出谦逊态度。
2. 原文: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
译文:大凡读书人所争论的,尤其在于名和实(是否相符),名实的关系一经辨明,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。解析:“儒者” 指士大夫,“名实” 是论辩核心,体现王安石 “务实” 的变法理念。
3. 原文: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,以致天下怨谤也。
译文:如今您用来指教我的,是认为我(推行新法)侵犯了官吏职权,制造了事端,争夺了百姓的财利,拒绝接受意见,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。解析:排比句式列出保守派指责,“见教” 表被动,需译出论辩针对性。
4. 原文: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
译文:考虑到(事情)适宜就行动,认为正确(就)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缘故啊。解析:“度(duó)” 为 “衡量”,“是” 为 “认为正确”,体现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态度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炒股10倍杠杆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